● 鼓勵我們齊心協力把工作干好,他有的我們都有,真心為每一位員工著想;

● 工作認真刻苦,時常一個人工作到很晚;
 要求員工每個人認真做好自己崗位環節的工作,嚴格把控產品,做出合格產品;
 工作安排細致,工作上有任何的事情都會與我們進行溝通調節,配合員工搞好工作;

——這是許多在雄關機械工作了十多年的員工

對王總最深刻的印象


那么王總具體是一個怎樣的人呢?

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



人物簡介

王利濤


雄關機械創始人&CEO


 中國共產黨員

 1981年畢業于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

 高級工程師



  從事機械制造行業40余年,曾任多家國營及上市企業高級技術顧問,電子工業部成都公司高管。

  先后參與多家行業領先企業及國家級的整機產品、輸送線的設計生產;以“用一生做好一件事,用心做好每一件產品。”的經營理念,帶領雄關公司穩步發展。迄今為止服務全球眾多企業,產品輸出海外,是全球500強企業EFI公司在中國地區最大的零部件配件供應商。


干一行愛一行 專業也專研

小編

王總,請問是什么契機讓您選擇了機械行業,一干就是40多年呢?

王總

1977年9月,國家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十余年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,在當時高考改革前的時代下,學校沒有辦法正常運行,老師沒有辦法正常授課,教學質量的低下導致了學生聽不懂、教不會。國家在技術工業等方面的人才仍然沒有得到滿足。因此1978年,我作為高考改革之后的首批大學生,看到工廠里需要大量技術人才,為了迎合國家時代的需要,并且感覺自己做的事情對國家、自己都很有意義,因此最終決定投身機械行業。

“一輩子選定一個職業,干了40多年,習慣了這一行業,也變得熱愛和投入;在多年的工作中有了豐富的體會和收獲;學了這個專業,干了這門技術,就要將這門技術干好,專研到底。”



學會一門技術,要克服很多東西

小編

在當時來講,這門專業學習起來困難嗎?

王總

學習任何東西都很難。當時在學校要學習一門技術需要幾年,在學習中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。早上六點多起來做早操,晚上九點多下自習,每天都學習得很緊張,學習的熱情很高,但是學習難也是真的難。

然而學校的學習并不是唯一困難的,更困難但也重要的是到工廠去實踐。在工廠里把頭腦中想法變成實際的東西,把圖紙變成現實,這個過程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到,機械行業這一方面急不得,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過程,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技術人員。我在這一行業已經40余年了,在面臨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時,已經能夠輕松看出問題的關鍵,提出解決方案。




品質追求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

小編

我了解到王總您曾在多家國企任職,為什么后來選擇了創業呢?

王總

1981年畢業之后,我曾在國企從事過芯片制造行業,當時國家制定了詳細的芯片發展規劃,但是研發遠比不過國外,國外芯片產線迭代太快,加上芯片制造開發的人才培養周期很長,很多項目都被迫停止。從1999年開始,我便決定自謀職業,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。

和許多創業者一樣,我的創業之路剛開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,做機械精密加工首先需要有先進的設備,這些設備只能依靠進口,本錢和設備就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,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,只要不放棄就總有解決的辦法。

在不斷提高自身產品質量、學習先進產品技術工業的路上,一步步地打開了海外市場,穩定出口多個國家,長期服務多家世界頂尖企業,為他們提供整機替換配件,并得到他們的認可。

在追求品質的時代,產品質量、產品技術、先進的工業往往才是企業在市場立足的根本,小企業尤其如此,大家應該更加向美國、日本等國家學習,以匠人精神把產品做精、做細。


未來的旗幟需要年輕人繼續扛下去

小編

王總您對金屬加工行業的未來怎么看呢?對公司有什么前景規劃嗎?

王總

“前20年給了國企,后20年拿來了創業,人生還有多少個20年呢?”

金屬加工這個行業,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,永遠都是不可或缺的。技術含量方面的要求會逐步變高,產品也會要求做得越來越精煉,國家對這一塊的重視也不會放下。老的一輩已經逐漸老去,做創新、專研高新技術這些都需要年輕人來做,在精密制造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,超越其他國家。

針對人才培養,公司也有一套體系,每一個技術部門都有專業的老師傅親自指導學習。雖然進入這一行業的年輕人并不多,但是仍有一部分年輕人愿意去學習,去刻苦專研。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投身到機械加工行業里,每一位年輕人都能有一技之長傍身,減少自身的生存危機。

 未來的幾年,雄關機械將繼續腳踏實地,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去把控產品品質,將產品做的更精、更細,做好品牌運營,做真正能夠體現雄關機械、大國制造的品牌。



我們也有理由相信

雄關機械未來一定會大放異彩!